嬰兒認知的學習過程

嬰兒認知的學習過程

 


先問各位這個問題:

 

『崩壞』是什麼意思?

(你大概可以說得出來)

 

『崩』是什麼意思?

『壞』是什麼意思?

(可能有點掙扎了)

 

『真空』是什麼意思?

『真』、『空』個是什麼意思?

(「真」這個就真的難了 那,「不假」是什麼意思?)

 

 

你可能會去中文字典,也可能不會去,不過你大致上是『大概』、『應該』、『可能』都知道是什麼意思的,因為你是可以用母語簡單、直覺地概述這些詞、字,只是內容無法描述的跟字典上的那樣那麼精準而已。

 

 

那麼,我好奇的請各位思考一下:

 

 

 

『我們當初是怎麼從「完全不知道」,

到「大概知道」這樣的程度的呢?』

 

 

 

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對這世界的認知過程(註一),而這過程也同時是我們學習語言的過程(多數是指我們的母語)。只是我們當時是嬰兒,我們是不知道的。

 

 

從嬰兒時期,我們就開始認知這個世界,我們看到週遭事物、聽到周遭的聲音; 看到父母、聽到父母的聲音,我們漸漸區分出什麼對嬰兒的生存是好的,什麼是有危害到生存的,慢慢的我們對聲音愈來愈敏銳,開始可以區分出什麼類的聲音是好的,什麼是不好的;然後,愈來愈細膩,我們對聲音的詮釋也愈來愈多變,而這些過程都是嬰兒們自己對這個世界在做詮釋,他們不是解讀字典上的定義也不是被父母告知定義,『嬰兒是自己在解讀這個世界的定義』。

 

 

慢慢地,進入一歲之後,他們開始玩弄(探索)這些初步的理解,透過玩耍的過程加入這些聲音的套用,他們開始有著大人們語言的雛型,這個階段我們常常說小嬰兒在呀呀學語,但他們並不是在「學」語言,而是在「運用」他們對這世界的認知,「練習」他們對這世界的詮釋。慢慢的在跟大人的互動中,他們逐漸的修飾、精鍊對所有事物的理解,接著再透過更多互動(語言的聲音是其中一種),他們愈來愈理解這世界的一切。

 

 

我舉個例子。

當你拿張椅子讓嬰兒坐在上面的時候,你對著嬰兒說:「坐好好喔,不然摔下來會痛痛」。『椅子、坐、摔下、痛』,這些東西,對嬰兒而言,只不過是聲音罷了,根本不具意義,但父母一天照三餐都在講這些聲音,嬰兒也不得不開始連結椅子、坐、摔下、痛這些關係。

 

經過很多時日後,神奇的事情要發生了!嬰兒開始認知到椅子跟坐的關係,也就是任何可以讓他在上面的東西,可以讓它背打直讓雙手騰空出來的這個動作(這時候他還並不完全知道「坐」的這個動作),都可以有椅子的功能。所以,石頭可以是椅子,茶几也可以是椅子,電腦機殼也可以是椅子,而且他們會清楚的知道,痛是不好的(因為這是攸關於生存的訊息),所以摔下等於不好的,要避免。然後接著,就是父母每日「跟嬰兒互動」的最重要功能,這個互動過程讓嬰兒可以漸漸去修正它的認知、調整它的定義。當嬰兒下次要試著爬上桌子坐在上面時,父母阻止了他,多次之後,嬰兒漸漸理解出「這個東西(桌子)不可以坐在上面」,且「摔下去會很痛」,所以他又再次修正了「可以坐在上面的功能」這個範疇(椅子的定義)

 

 

 

Baby: This. Not chair. No chair. Bad. This chair. No fall. Good.

 

 

 

而「坐著」這個動作也漸漸跟吃飯連接起來,坐著意味著無法行動來行動去(爬來爬去),且「坐著」這個狀態會等於「在固定的一個地方」。

 

 

 

 

所以你可以知道,語言不是學來的,不是單純的模仿,也不是單純的重複,更不是文字的堆疊

 

 

 

語言是我們在認知這個世界的過程中所習得的載體。註二

 

 

 

學習英文(外語),不應該從「形」也就是「符號」開始著手(當我們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單字,管它怎麼拼、怎麼念,它就只是一個符號、一個聲音而已)。所有的一切都應該從最原始的聲音、視覺開始著手。我們需要聽到環境的聲音,聽到情境的聲音(指所有一切聲音,並不指語言的聲音而已); 我們需要看到整個環境,看到情境裡的事物,了解情境裡事物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要素。這些線索都會加強我們的認知建造,也就是說我們腦內的東西就可以有更多元的連結建立,所以當需要「調閱」資料時,腦內就會有很多管道「門路」可以一起合作(註三)

 

 

非常粗糙簡略地介紹了嬰兒的認知過程跟母語的認知過程,那這跟學習外語有什麼關係?又可以幫助什麼?

 

 

請繼續參考『英文學習的認知過程』這篇文章。

 

 

 

 

(註一:

認知的意思:

表個體知覺、記憶與運用訊息的歷程,包括注意力、記憶、知識呈現、問題解決、決策、語言溝通等(教育部字典定義)

 

(註二:語言是認知的載體之一,也就是符號。就跟數學公式一樣,有一個東西,在加上另一個,這時候就會有二個東西,所以這樣的理解變成公式時就是 1 + 1 = 2 1 + 1 = 2 這些都只是符號,本身是不具意義的,是我們賦予了這些符號意義後,我們才可以更進一步延伸出這個算式的內函。)

 

(註三:抱歉,這樣描述可能會誤導你,提醒你:我們的大腦運作的方式並不是像電腦那樣的概念,不是資料庫、輸入與提取、運算這樣的組合。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Shalliker Slk. C.

 

 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什麼是"A deal breaker"???

什麼是「Be my guest」???

"逆轉勝"英文怎麼說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