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只是一種狀態; 『互動』才是所有一切的根石!

環境只是一種狀態 ; 『互動』才是所有一切的根石! 我 們一直認為,學習外語,最重要的條件就是「要有環境」!所以,能夠出國就盡量出國 ; 能夠久待就盡可能的留在當地。如此下來,外語的能力就算不用刻意去「學」,也絕對可以跟母語人士一樣駕輕就熟。於是出國留學就成了外語學習的「捷徑」了。 有當地的時空文化做為生活背景,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學英文就是我們認為的快又有效果的主因。 但,出國就等於能把外語能力學好嗎? 我想你自己心中早有答案。「環境只是其中因素之一,想不想學才是問題的要點」,而當你有心想要學,又再上有環境的加持時,這時你的學習才會飛速般的躍進 ; 而當你不想學,或生活裡根本沒有必要學外文的時候,就算把你丟到環境裡,你還是一樣,十年光陰猶如十年光陰。 環境條件固然是項很重要的因素,但這項因素不是絕對的,也只有當有想要學習外語的人出現時,環境才可以發揮它原本的效果。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這道理了,但為什麼大家還是這麼嚮往「出國唸書」、享受「國外的母語環境」? 我們可以簡單的進一步掌握所謂的母語環境是什麼意思: 母語環境對語言學習最直接的幫助就是「無時無刻」的訊息刺激。在這樣的環境裡,你無時無刻都在接收著有形與無形的訊息,無形的訊息像是文化、觀念、民俗、互動的反應等等,有形的訊息比較粗淺的說例如像是你所可以看到的影像、符號、文字,和可以聽到的聲音、音樂、語言溝通 、對方的肢體語言 等,這些都是語言學習上會登入的訊息,這些訊息不是絕對影響你語言認知的直接因素,但卻是認知過程中必須要有的東西。 好,讓我換個方式說好了。母語的環境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練習時間,而且真實、殘忍、千變萬化。在這樣的環境裡,你沒有所謂的「下課」這種東西,也沒有把你保護的好好的標準答案,所以你的學習時間可以說是「無時無刻」,學習的環境無所不在。(而相較之下,在台灣的中文環境裡,你可以練習的時間就變得不足為談了。) 在母語環境裡,一切的語言學習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,你會遇到欺凌你的人、揶揄、嘲諷...